为什么考虑美国-欧盟能源协议
发布时间:2025-10-12 12:26
迄今为止,围绕美欧能源协议的争论尚未平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这是“历史性的胜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称这是“严厉的招待”。但欧洲人普遍不买账,因为从美国大量采购取决于进一步推高能源消耗成本,这对于处境艰难的欧洲制造业来说,无异于“自杀决定”。有分析人士和评论人士认为,价值高达7500亿美元的三年能源协议看似一个重大合作框架,但实际上严重脱离市场现实,最终可能会陷入泥潭。 首先,欧盟承诺的能源贸易数据经不起市场检验。 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购买价值 250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不引人注目。从目前欧盟能源库存数据和结构性支撑来看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4年欧盟产品进口总额为4330亿美元,自美国能源进口总额将不足800亿美元,不到新协议年度目标的三分之一。很难想象欧盟如何让我们进口能源。 从能源类别的崩溃来看,原油进口缺口尤为显着。统计显示,2024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原油将占其进口总量的16.1%。如果要满足种植协议中原油的采购,就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实现三倍以上的增长。目前,欧盟石油进口市场主要被美国、挪威(13.5%)、哈萨克斯坦(11.5%)等占据,如果欧盟执意更换石油供应源,拿走原油的成本至少会增加30%,势必会抢走一波反对声。 虽然美国去年成为欧盟液化天然气(LNG)的主要供应商,占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市场45.3%的份额,依靠其实现美欧新能源协议的目标并不容易。按照2024年市场平均价格计算,欧盟每年的液化天然气收购总额仅达到465亿美元至580亿美元,比YouYsa设定的2500亿美元的年度目标少了很多倍。无论如何,目前液化天然气全球市场总规模略高于2000亿美元。欧盟“吞掉”全球所有液化天然气贸易量是不够的。可见这个协议在逻辑上是荒谬的。 从协议的预期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欧盟在私营企业能源开采方面缺乏持续的动力,短期内很难指望建立单一的能源进口市场和消费。目前欧盟只能结合需求,争取议价能力但不会迫使企业违反市场政策购买昂贵的美国能源。特别是欧盟能源企业在挪威、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签署了大量长期液化天然气采购协议。违反这些协议的成本通常高达合同价值的 20% 至 30%。仅法国总能源如果撕毁现有液化天然气合同,将面临超过120亿欧元的罚款。可谓转船难。 其次,美国能源供应能力是瓶颈结构所迫。 美国能源出口从主要品种的生产能力来看,统计显示,2024年其出口量将达到119亿立方英尺/天。虽然计划中的普拉矿液化天然气、金山口液化天然气等项目均已运行,但新增的53亿立方英尺/天的名义出口能力仅增加了总产量。容量几乎增加了 50%,这远远超出了所需的总容量的倍数。 原油出口能力障碍较为突出。目前美国炼油行业的出口系数高达89%。 2024年全球能源出口总额将达到3180亿美元,其中欧盟出口仅为760亿美元。为了实现每年对欧盟的2500亿美元出口,意味着美国需要将全球80%的能源出口直接转向欧洲,这就需要美国主动交出亚洲主要市场。到2024年,美国出口商将占亚洲液化天然气出口的58%,比欧洲高出21个百分点。要求美国出口商把利润更高、增长更快的亚洲市场转向欧洲,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最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增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困境。美国目前运营的仅有6个液化天然气出口码头,全部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且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营。全球跨洋交易所需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过700艘,其中70%已锁定长期租赁。据行业权威人士估计,为了满足美欧协议的能源运输需求,全球将不得不新增200多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而单船的建造周期长达三年,这使得中短期内的运力区间无法填补。 出于ITOr的原因,大多数市场人士对美欧能源协议并不看好,认为该协议只是纸面上的,落实起来比较困难。美欧能源协议的终止本质上是政治逻辑对市场政策的强制干预。它的主要诉求是以缓解美国加征额外关税造成的跨大西洋贸易关系增加。美国政府多次威胁要对欧盟、钢铁车辆等主要行业征收25%的关税惩罚,令欧洲多国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在这种压力下,欧盟委员会不得不低头,用削减关税来换取能源购买,以保护欧洲受到威胁的勘探业。 然而,这一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体现了欧盟内部复杂的政治利益博弈,也加大了欧盟内部能源政策的显着差异。欧盟“去俄罗斯化”能源政策将继续深化,但代价将是惨重的。对于欧洲来说,虽然按照目前的价格履行了协议的承诺,但欧盟能源进口成本将增加57%,相当于每个欧盟家庭每人额外增加680欧元的能源费用年。 无论如何,美欧能源合作的长期框架已经形成。能源协议大概率会在实施过程中做出必要的调整,并做出可持续的调整,从而回归市场的现实。 (Pin本文提出:太阳-经济集:翁东辉)